新時代推進數字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探討
原發表日期:2023-10-07
來源:光明網
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必經之路?,F有研究表明,信息化、數字化水平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發展呈現正向效應。數字化技術、數字化管理平臺技術應用于鄉村治理能夠助力決策者獲取并整合充足的相關信息,推進鄉村公共事務決策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發展,破解現有村域之間的數字鴻溝,強化基層專業人才隊伍,優化數字鄉村治理體系,確保治理方式向多元、民主、協調轉變。從實際情況來看,數字鄉村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行業、區域、人才、觀念的壁壘,為農村經濟、文化、政治以及生態發展提供了發展思路,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積極促進實現鄉村治理的現代化。
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三農”的重要措施,在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之后,要繼續鞏固扶貧成果。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鄉村振興面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環境。加強數字鄉村治理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的重要內容,可以推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鄉村居民的數字素養,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的質量。數字化技術被寄望于解決鄉村治理中深層次的、難化解、難同步的問題。從數字化技術的現實價值來看,數字技術與數字鄉村發展模式、數字素養、數字應用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提升治理效能、提高農民幸福感的作用巨大。在鄉村數字化的進程中,將數字化技術與鄉村社會各方面發展相融合,引導農村社會發展模式向著數字化方向轉型重構?;谥卫頂底只奶匦?,可以有效解決當前農村信息化壁壘、鄉村居民參與度低等問題,引領農業多方治理主體與社會組織聯動,為治理、資本及勞動力等傳統要素帶來新的活力。
中國傳統鄉村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新時代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傳統鄉村治理重要性日益凸顯,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建設成為融合多方治理主體,解決治理隔閡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過微信群等社交網絡圈層,小程序、短視頻軟件等線上平臺和渠道,能夠為在外工作或務農的村民提供了解和參與鄉村公共事務的途徑,促進鄉村居民與鄉村管理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為鄉村共同體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加強鄉村數字治理,推進平安鄉村、美麗鄉村、鄉村政務一體化、“互聯網+黨建”等政策落地,能夠使鄉村居民切實體會到數字化治理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增強居民對鄉村共同體的認同感。同時,加強數字鄉村治理對于提升黨務、村務、財務的公開透明程度,強化村級權力有效監督,重構鄉村社會治理體系框架,進一步促進鄉村共同體的建設。根據上述分析,加強數字鄉村治理有助于加強鄉村居民、鄉村居民和家鄉之間以及村域間的互聯互通,進而實現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設目標。
第一,要加強數字鄉村治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育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數字為肯綮賦予民眾、社會組織、企業充分行動權。政府要做好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頂層設計,制定數字鄉村治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細化培養目標和內容,避免出現培養內容與實際相異的情況,并將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教學成果納入相關部門單位的考核指標。通過與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合作,充分利用相關社會資源,根據當地需求,聘請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對現有數字化管理平臺進行優化升級,從而更好地契合鄉村治理實際。同時地方通過設置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進行理論教學、實地考察、體驗教學、結構式研討,提升鄉村專業技術人員的數字技術運用能力,推動當地的數字鄉村治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優化基層政府在數字鄉村治理中的主導地位?;鶎诱闹卫眢w系健全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意味著政府治理能力的變革與重塑,向著多元主體參與的數字鄉村治理新格局建設。就目前的鄉村數字治理而言,基層管理人員的數字化能力建設是鄉村多元協同共治主體形成的重點。地方政府可以與高校研究機構、研究專家以及企業等開展合作,通過線下實踐培訓、線上視頻教學、舉辦具有趣味性、基礎性的競賽等多種形式提高鄉村基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實行“訂單式”教學模式,針對當地鄉村實際需求,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數字技能課程教學,幫助其建立數字化思維、提升數字化素養、提高數字化能力。三是要吸引外部人才的參與。政府通過三支一扶、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等項目持續向鄉村輸送人才,并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薪資待遇水平、完善人才返鄉鼓勵政策、健全晉升機制等形式拓寬外部人才在鄉村的發展空間,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增強扎根鄉村、建設鄉村的信念。
第二,要整合多方力量,實現數字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推動社會組織在數字鄉村治理中的聯結作用。實施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企業作為鄉村治理的重點載體,其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作用,對于轉變基層政府的治理職能,構建以政府為主導、村民參與、企業聯動的數字鄉村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企業想要發展只能通過變革順應市場,鄉鎮中小企業對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數字技術應用的高準入門檻有困難,單靠企業本身難以實現。因此基層政府應按照“治理共同體”的思路,統籌規劃,利用財政扶持、減免稅收、積極招商引資等手段,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到數字鄉村治理中,充分運用市場力量提升數字鄉村治理效能。在傳統鄉村治理的單向“通知—服從”邏輯致使村民行動缺乏數字參與意識,因此要實現數字鄉村治理結構的實現,重點注重兩個方面的改善:第一,增強鄉村居民的民主參與觀念,培養參與意識。隨著數字化技術在鄉村發展各方面的結合運用,鄉村居民收到海量信息的沖擊,在此節點要抓緊參與意識的培養,開辦“鄉村夜校”、趣味性比賽的形式,增強數字村民參與數字治理的積極性,喚醒鄉村居民參與的主體意識,增強民主政治觀念。第二,完善政治參與制度設計,提高鄉村居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數字鄉村”的主體能動性,要依靠健全的政治參與制度,基層政府要及時做到政務公開,尊重鄉村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高鄉村居民對于政治參與的意識,同時要保證基層政府對于政治參與的過程規范化、對參與細節作出明確規定,避免出現民眾抵觸心理?;鶎诱畬τ卩l村居民參與過程提出的意見或建議要秉持端正態度,避免應而不答,削減鄉村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第三,要依托數字化治理平臺,優化數字鄉村治理結構。數字鄉村治理的有效性取決于數字鄉村治理結構與治理模式、治理范圍的匹配程度。新時代背景下,數字化治理平臺的設置為鄉村居民參與民主政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平臺,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包容的、開放的、及時的互動場域,激活了數字鄉村治理主體的參與積極性,鄉村治理的行為和場域也發生著重要的變化。因而依托數字技術、數字平臺、數字素養建立相適應的數字鄉村治理結構,不斷調整數字鄉村治理方向。一是注重以5G網絡、大數據和互聯網為媒介的城鄉區域之間的要素互通。依托數字化技術建立線上溝通、辦公政務一體化平臺,打破傳統管理壁壘,為數字鄉村治理主體與數字治理資源的互聯提供便利,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技術支持。二是建立專業的鄉村信息化機構或信息站。隨著鄉村產業數字經濟和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鄉村社會產生了大量數據信息,同時也需要運用大量的數據資源作為決策擬定的支撐。這也就凸顯了擁有信息化機構處理、分析數據的重要性。三是建立互通的信息發布接受渠道。利用縣級融媒體的集合數據,實現鄉村部分公共事務信息的及時發布、廣泛傳播,促使鄉村居民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加,消解鄉村治理過程中由于信息差而引起的認知差異,提升鄉村居民的話語權,提升鄉村居民參與治理的效率。同時,搭建開放互通的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完善平臺的答疑、申請等互動性功能,關注基礎的互動率、辦結率外,更要提升滿意度以及村民意見反饋落實程度。
第四,要依托數字化技術,實現科學化鄉村治理。鄉村治理過程也是基層權力主體在不同領域事項上不斷作出決策的過程,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最終治理效能的實現,所以決策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決策的確定大多建立在管理人員主觀經驗基礎上,數字化技術在數字鄉村場域中的融合運用能夠使海量數據被集中收集、處理和分析,客觀現實情況及鄉域不同的現狀之間的聯結被充分反映,推動數字鄉村治理決策一定程度上科學以及精準落實。一方面,著力提高鄉村治理決策的預見性。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以及數據平臺采集鄉村經濟發展趨勢、鄉村治理過程中鄉村居民社會交往、受技術支配等鄉村倫理風險,借助大數據、線性回歸等進行相關性數據處理,分析、研判治理問題、治理差異,預測治理風險,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構建鄉村信息安全新格局,維護數字鄉村治理持續運行。另一方面,堅持科學治理,保證數字治理在鄉村的有效對接。數字化治理的理性邏輯相較于傳統數字鄉村治理存在的感性邏輯存在一定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數字鄉村治理的實施會對傳統鄉村治理結構產生一定的沖擊。但標準化的數字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確保在重大決策上的科學性、可實施性以及公平性;傳統治理情境下村民間協商治理規則給予鄉村居民更多的自由裁處空間。因此數字鄉村治理的制度化流程與傳統村民協商治理更應該明確兩者互為補充才能互相促進有效治理。在推行數字鄉村治理過程中需要積極構建數字鄉村治理規則以及傳統鄉村治理秩序并行的“雙軌制”治理邏輯,讓鄉村治理在實現數字化的過程中兼具科學性、協調性和人情味。規避新舊治理規則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治理矛盾,維護鄉村社會的穩定、和諧,創造良性治理環境。
本文來源:光明網,作者:騫真,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斐,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痦椖浚宏兾魇〗逃龔d2022年度一般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治理體系的原創性貢獻”(22JK0181)